分卷阅读39 (第3/3页)
尼莫点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便可将玉黛梅折枝相赠,拿回去嫁接培植。
可惜,我们是晌午才到,来的时候活动已经接近了尾声。靠近时只听见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吆喝,原是有人先我们一步,答对了所有题目。凑上一瞧,那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才子不是木之涣还有谁?
园官正要命人折下梅枝时,台上的木之涣却上前阻拦,温文道,“切莫要砍。小生与举子们同游此处,踏雪寻梅,玩意大发,觉得题目有趣才想应对一二。如今答对所有,全凭侥幸。如此稀珍梅树,犹如梅中花魁,小生愧不敢受。只愿这玉黛不受砍伐分枝之苦,肆意生长,幽香长存。”
木之涣说话时有些江南乡音,亦如他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形象。又凭借灵辨多识的才学,早已俘获了在场许多少女的芳心。
听了他的一番话,园官也流露出了赞许的目光,“公子今日作答全中,靠的是读书破万卷之功。后生可畏啊。若公子他日高中,可定要再来这踏雪湾的青壁上题词一首啊。”
“承蒙大人抬举。”木之涣拱手作揖,便退下台了。人群渐散,只余下几个小姑娘恋恋不舍的三步一回头,而木之涣置若罔闻,与那三两个同行的举子汇合。
不远处的我及时唤住木之涣,他这才回头,很是惊喜地朝我走来。我跟他介绍起了身侧的刘清慰,以及随行的耕云、弄月。刘清慰神色正常,对木之涣刚才在台上表现颇为赞赏。倒是两个小姑,不胜娇羞,如小鹿般局促。
木之涣也介绍起了他身后同行的朋友。其中两位是与他同赴京城赶考的举子兰柏杨、罗子谦,另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