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次负责批阅《诗》一房的考卷,他不禁感慨,南直一省士子底蕴深厚,出色文章他一日之内能看数篇,乙字号房这张考卷甚至让他产生了文章华国的感慨。
作为房官,这一日戌时,王家卿将《诗》一房的卷子呈给了副主考孙铤,他呈了数份荐卷与备卷,备卷是荐卷被副主考黜落时的备选,但通常情况下,副主考只会挑中荐卷中的几份呈给主考,备卷通常也会归于落卷之列。
作为副主考,孙铤任务也是辛苦,他负责批阅《诗》、《春秋》、《礼记》三房的考卷,房官们荐上来的卷子是否选中最终由他来定。
南直隶以《春秋》、《礼记》二经为本经的士子虽然不多,但归纳到他这里的考卷也有好几十份,《诗》一房则更多,作为副主考,他既要核定三房取哪些考卷,还要将评语写得足以服众,不过他毕竟是翰林院编修出身,进了翰林院就开始分校《永乐大典》,区区乡试文章于他而言毫无难度。
但乡试毕竟是一省考生之牵系,孙铤也不由更谨慎一些。
《诗》一房的士子众多,出精品的几率便更高一些,此时孙铤手头已经集中了几份卷子,均是他认为可以竞争《诗》一房经魁士子文卷,其中有两人孙铤也无法确定高下,他便将那些考卷放到一旁。
到这时,王家卿今日选定的考卷也呈了上来。
孙铤却已来不及看了,作为副主考,他还有出题的任务在,此时众考生第二场已经考完,第三场的策论该由主考与副主考二人商量着出题。
等到士子们考策论的这天,《诗》一房的全部考卷已经批改完成,就等孙铤一份份细看了。
孙铤这日中午才看到乙号房的这套卷子,见梁大中与王家卿俱是荐,且王家卿的评语并不似平日那般保守,当下他便展开朱卷,细细看了起来。
这一看便看了有一刻钟。
孙铤瞥了一眼先前令他犹豫不决的两张考卷,只觉和眼前这士子的考卷比起来,之前考生的文章像是失了颜色一般。
孙铤不由心想,这文章也不知何人所作,四书文叙事严谨、条理分明便也罢了,五经文章更是充满丘壑,足以作为一房之经魁。
“好文章,当真是好文章。”
作为翰林院编修,孙铤干的便是精细活,且《永乐大典》内容庞杂,堪称类书之大成者,他为了校阅此书,便是再冷门的典故都能知晓,各房呈上来的考卷中,便有士子胡编滥造典故以欺
瞒考官,但到了孙铤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