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白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子们的工作吗?
自然会。
因为民亦忧其忧。
他们自然会因为县学夫子们的行为,而心存感激,帮忙分担这些事情。
故而正荣县只来两位夫子,两位捕快,就能把事情办得圆满。
他们这件事,就是最好印证了这句话。
当然,此事并非典故,写下来并不好,但用这件事的感悟思考其他事情,也能理解同类事物的规律。
学而不思则罔。
学习上的事情要思考。
对待事情同样也要思考。
后面又写:“且忘民之忧以恣其乐者,其信盖有所恃焉...使环顾其民而皆有二心焉。吾见君之独立于庭也,而若是非者非一日之故也。”②
忘记百姓忧愁反而很快乐的人,心中肯定有恃无恐。
还会以为反正他们不快乐跟我有什么关系,又不会妨碍到我。
那有一天,百姓们忧愁一定会发展到让你也担忧,让你不得不去看。
那个时候再看看周围人,你跟百姓一定会有二心。
国君跟百姓离心,站在庭院里环顾四周,发现只剩自己,那就说明这种情况不止一次了。
不顾及百姓的君主,一定会众叛亲离。
全篇写的都是忧民跟民忧的关系。
从根本上分析君主跟百姓的联系,以及诚心为民,施恩于民的想法。
这跟孟子整书的想法也是相合的。
第二场第一题答完。
第二题为“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
同样出自孟子,意思是,安抚天下的百姓,是君子们最开心的事情。
君子讲仁义礼智。
定四海之民,是君子们乐见的事情。
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一个君子的本性,他们本来就喜欢做,这是从内到外的本心,不为其他,就因为他是君子。
此题说的是君子为何是君子。
不是做了这些事就是君子,而是君子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这是在约束读书的读书人,让他们成为一个仁义礼智的君子。
这跟第一题竟然有些呼应。
如果读书人真的能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想来上面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