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第4/6页)
慕如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陆安荀摆手,继续回到之前的话题:“任他们寻门路,若杜兄想,亦可,反正我懒得寻。”
杜文卿问:“你就不怕好缺被人抢了?”
陆安荀问:“多好?”
杜文卿哑口,也是,都是新科进士,能有多好的缺。大多外放当七八品县令,即便有关系留在京,也是些无关痛痒的杂缺。
当然,也有一个职缺最令人瞩目。
杜文卿压低声音说:“陆兄,我听说翰林院还有个学士的缺,只是不知会落何人头上。”
走科举,入翰林,进内阁,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
翰林学士因亲近帝王,而有“天子私人”之称。不仅传承文化学术,还能参与朝政,小到起草诏书修撰史著,大到军政制度及官吏任免。如此权利与便利,被视为“内相”之路。
是以,翰林院点翰林,人人争抢。
杜文卿自然也是想的,只是苦于寒门出身,无势无亲。
但陆安荀不一样,他本就是京城人士,且继父在朝中担职。虽只是军职,但总比没背景的杜文卿好。
“陆兄就不想争一争?”杜文卿问。
苏绾也看向陆安荀。
陆安荀一口茶饮尽,意气飞扬:“我自然想。”
“陆兄才华无可比肩,”杜文卿道:“且陆兄乃圣上钦点魁首,胜任此缺当仁不让。”
.
巳时,杜文卿告别陆安荀和苏绾回客栈。
路上,小厮问:“公子为何谦逊?难道公子不想入翰林吗?”
杜文卿转头:“人贵在自知之明,我与陆兄相比,陆兄更适合翰林院。”
“可是......”
“这话以后不必说了,免得陆兄误会。”
杜文卿抬手制止小厮的话,翻身下马,却不料在君子亭见到个熟悉的身影。
他脚步顿住。
自从上次在墨渊书肆窥得仙颜,令他至今魂牵梦绕。竟不想,在这种地方又遇到了。
他正欲抬脚上前,却见另一头行来个男子。
那男子月袍长靴,帽檐精致华贵,入了凉亭后,与她相隔两步而立。
也不知两人说了什么,她将一幅画递给那男子。男子接过,似是沉默,最后却不发一言离去。
杜文卿等了会,见她仍旧呆立在那,想了想,抬脚上前。
“小姐为何独自在此?”
杜文卿在台阶下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