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十四年以前,会试考卷仍由考生自备,由印卷官钤印之后还给考生,而嘉靖四十四年之后,考生的考卷则在礼部钤印之后交给提调官,由提调官验票之后给卷,这就杜绝了冒名顶替的可能。
领过考卷之后,搜检便开始了,因考会试的都是举人,在搜检上要比乡试会试等温柔许多,但搜检官丁依旧严格,将柳贺所携带之物掰开细验,搜检结束之后,柳贺抓紧时间将衣衫整理好,在这零下的气温里冻着了可不是小事,他还得捱过后面三场的考试呢。
搜检结束后,考生便正式入了场,会试依然讲究对号入舍,开考前两日,礼部在贡院外张贴席舍图让考生知晓,柳贺迅速找到了自己对应的号舍,在自己对应的坐席上坐下。
考场规定,考生不能在过道内游荡,晃的时间太久,便会沦落到“扶出”的结局,柳贺听参加过会试的举子讲考场规则时,印象最深的便是“扶出”二字。
考房中依然只有两块号板,可以说是又冷又寒,与坐监无异,但柳贺毕竟是自县试一场场考过来的,脱衣落袜之类的行径都已做遍,节操早就丢光了。
他将自己的床褥等铺好,装好挡风帘,又将锅碗瓢盆等安置在一旁,柳贺在家也是煮过饭的,不是那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干粮他也备齐了,待身子暖过之后,他便去看此次会试的考题。
第一题很短,只有五个字——“生财有大道。”
此句出自《大学》,原句为“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得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看到题目的一瞬,柳贺不由长叹一口气,张居正不愧是大明第一改革家,其他乡试会试程文都是孔孟之道圣人之理,他上来第一句便是生财。
《大学》此句可谓理想中的财恒足的状态,然而眼下大明朝的财政可谓生之者寡,食之者众,这里的寡与众说的不是人数,而是使用量。
张居正走的是实干路线,他当然不希望考生破一个“天下未尝无财”也,这句屁话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样,道理人人都懂,关键在一个“道”字。
柳贺闭眼沉思了片刻,此时考场中极为安静,想必其他考生也在思索破题之法。
这个“道”字,可以从财的来源与生财的方法上来讲,但他破的内容也不能脱离《大学》原义,此时毕竟是会试考场,柳贺下笔时也略谨慎了一些。
但事实上,会试写出的文章未必会
比他平日的文章更好,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