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休养,李春芳致仕时,父母都仍在世,他便在家乡陪伴家人,在乡中名声颇好,兴化本地便记载了他重修范文正公祠堂之事。
当初高拱为了逼走李春芳,指使言官弹劾李春芳家人胡作非为,眼下李春芳致仕,柳贺倒未听说过李家人如何跋扈,或许是有李春芳约束的原因。
不过柳贺此时说的自然不是李春芳,而是宫中的李太后及武清伯李伟。
李伟是李太后之父,当今天子的外公,可以说是外戚中的外戚,天子年幼,朝事虽归张居正,李太后也是能说得上话的。
高拱为何在天子登基时便被拉下马,正是因为他得罪了李太后,当然,说得罪也并不贴切,而是高拱为官霸道,曾在内阁议事时说“十岁太子,何以治天下”,李太后自然担心位置不稳,想尽办法也要将高拱踢走。
李太后为太后,李家自然鸡犬升天,李伟封了武清伯,李太后的兄弟姐妹也都任着要职,与勋贵家族结亲,权势不容小觑。
柳贺看钱家行事,颇有李家在京中的风范。
毕竟张居正贵为首辅,他的几个儿子走的也是读书考科举的正统路线,没有敢纵马伤人的。
读书人重名声,重官声,所受的约束自然就多,勋贵之家就没有这种顾虑,何况大明开国时便是如此,朱元璋的儿子们在各地祸害百姓,他却只处死儿媳,他的儿子们照样横行无忌。
如今分封的王爷们好歹还有文官敢参,行事其实已经有所收敛。
作为文官集团的一员,柳贺鄙视勋贵也是随大流,当然权贵之中也不乏朱希孝这般忠诚正直之人,自朱希孝过世后,锦衣卫俨然成了东厂的附庸,可以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钱家原先在扬州府盐商中排不上号,原来是搭上了他家的路子。”
吴桂芳道:“闹市纵马伤人着实有些过火了,也不知是谁给他的胆子。”
李太后在万历以前可谓十分低调,严格遵循着妇人不干政的传统,然而高拱被逐一事却叫人看清了这位太后的厉害之处。
尽管赶走了高拱,可李太后并无垂帘听政的意愿,朝中诸事皆由张居正决定,除此之外,李家人平日虽然得意一些,纵马伤人之事却不会做,毕竟言官的嘴也不是白长的。
但在京城和在地方的权贵毕竟是不同的。
王爷们在封地上成日饮酒作乐剥削百姓,但到了京城,一个个便缩得如鹌鹑
一般,被天子斥责了恨不得头抢地,唯恐天子一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