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隔水青山 (第2/37页)
吴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着圆头,额前留下一寸多长的刘海,再以黑绉包头,头戴麦冠,亭亭玉立,正是江宁城中最风尚的装扮[1] 。
曹湛一望之下,竟然呆住。灵修笑道:“怎么,我这样穿不好看?”
曹湛登时红了脸,道:“好看。”
灵修大笑道:“我是问你我好不好看,你红脸做什么?”又丢过来一顶剪绒帽[2] ,道:“这是给你的,快些戴上。”
曹湛依言戴上。灵修左右看了看,笑道:“嗯,也还不错,你戴上挺好看的。”又道:“我们这就出发吧。”自去牵马。
曹湛忙问道:“灵修小姐随从呢?”
灵修笑道:“我今日只是一个普通的汉女,不想做什么江宁将军之女。况且不是还有你曹总管吗,要什么随从!”
她是旗人,自幼弓马娴熟,完全没有汉人女子的忸怩与羞涩,利落地翻身上马,一抖缰绳,夹马驰出。曹湛见这位大小姐任性之极,生怕其人有失,忙上马追去。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较之人生之短暂,山水所拥有的岁月悠远而漫长。山水亦有情,其丈量情感的尺度,比人类要宏大得多。
山水因之灵秀,往往成为一地之地标,恰如三峡之于彝陵[3] ,再如西湖之于杭州。金陵有嵯峨群山、浩荡大江、辽阔平原,三种天工,钟毓一处,自然风光优美,地理位置优越。能够代表金陵者,水有秦淮河,山有钟山、清凉山。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代诗人李商隐亦有诗云:“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南宋大家辛弃疾有词道:“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龙蟠”指钟山,“虎踞”指清凉山。“虎踞龙蟠”,即取自三国诸葛亮“钟阜龙蟠,石头虎踞”之赞。
钟山古名金陵山、圣游山、蒋山,为江南茅山余脉,横亘于江宁城东。因山上有紫色岩层,在日光照映下,远看紫金生耀,故而又被称为紫金山。周长六十余里,山有三峰,呈笔架形,主峰北高峰是金陵最高峰,第二峰小茅山偏于东南,第三峰天堡山偏于西南。山势整体呈弧形,蜿蜒逶迤,状若游龙。中部向北凸出;东段向东南方向延伸,止于马群、麒麟门一带;西段走向西,经太平门附近入城,隆起为富贵山、覆舟山和鸡笼山。环山溪流交汇,湖泊众多,北麓的玄武湖[4] 、山南的紫霞湖、燕雀湖、琵琶湖尤负盛名。
明太祖朱元璋曾有御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