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里天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乡试会试一般的大考三年才考一回,院试却是年年都在考,且各地院试的时间不同,全数因地制宜,依照京都下派到地方上的学政大人来定。
学政隶属京官,没有固定的品级,依照京中的官级所定,多从翰林院调遣下派,虽然要离京远赴地方上做官,但是许多文官还是会以做过学政为荣,履历上有这么一笔也是十分光荣的事情。
自从李学政调回京城以后,去年又来了一位张学政,云城虽有学政府,但并非是每位学政任职都会住在云城的,这得看学政的工作安排以及喜好,毕竟一位学政要统管一个府地的院试,而他们所在的雍江府底下有九个县城,可选择住下的地方是很多的。
此次的张学政便未曾住在云城,为此云城的院试时间也比李学政在云城时要晚上一些,学政得一个一个县城的考着过来,挨着云城时便已经是六月了。
方俞算着时间晚上一点也好,多些时间备考嘛,不过不妙之处便是六月天气十分炎热,云城更是一场灾难,县城的考场破落不堪,到时候可别有人中暑才好。
清明后书院开了一场大会,首先就着考场的事情说了一通,让诸位夫子下去好生给学生做些叮嘱,讲些避暑的措施;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开会内容,关于升学率的事情。
瀚德书院在历任院长的带领下,从昔年的乡野小书塾慢慢发展成今下闻名一方的大书院,夫子优质是一方面,最直观的让学生慕名前来就读的还是升学率。
从前几年书院升学率陡然高升,名声大噪之后慢慢走起了下坡路,好在是前两年出了个解元又挽回了不少名声,今下王青山和几位院长都在狠抓升学率。
童生升秀才升举人,在三关是书院主要的难点,至于像方俞这种前面已经说过了,大多数都各自有了建树和安排,是不会继续待在书院的,多数都是凭借自身的刻苦和学识继续往上走,至于往后是会试高中成了天子门生啦,登科入仕造福一方百姓啦,这书院都已经管不了了,也给不了过多的帮助。
但是!你成功了以后总会有人问出师何处,又从哪个书院出来的,这时候书院的名声便可以蹭蹭蹭的往上拔,为此书院虽然不会管中举后的学生,但一年半载的还是会请这些举子前来书院讲学什么的,两方相宜,互赠脸面名声。
话又说回来,要想多出举子,首先还得把基础打好,若是童生秀才都没几个,便是人人都中了举,那基数也不高啊,还得把童生秀才的基变大,如此成就更高的天花板机会才更大。
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