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祸临头。”
“这考房中俱是糊名的考卷,又哪来张相公子的考卷?”柳贺道,“本官常听张相叮嘱,科举取士重在公道,即便是天子也不得有私心,待此次会试结束后,本官定将本房中的情形如实上报,看是何人打着张相的幌子招摇撞骗。”
不管这考卷是否属于张敬修,柳贺原就不打算取。
考房之中虽然隐秘,但谢姓阅卷官与柳贺私言未必没人听见。
何况谁知这考卷究竟是不是张敬修的?谢姓阅卷官说它是,难道它就一定是了?
不过柳贺猜,这考卷应当是张敬修的没错,去年乡试后,张敬修中举一事就惹来了朝野上下议论,到了会试时,京中就已疯传张敬修这一科必中。
张居正有五子,长子张敬修先投身科考,不出意外的话,他之后几个儿子也将一一走科举之途,张敬修是否能中,满朝文武都在看着。
只是眼下众人摸不清张居正的态度,不知首辅大人对此是默认还是放纵。
柳贺觉得,即便这是张敬修的考卷,在谢姓阅卷官告知自己的那一刻,这张考卷就注定被筛落。
他与谢姓阅卷官毫无
交情,若是只因张相公子之名就取中对方,那就是平白将把柄送出。
更何况柳贺并不确定这考卷到自己手中是无意,还是出于刻意。
负责分卷的是中书舍人,朝廷虽然严令分卷官不得查看考生信息,但焉知考卷在分至柳贺这一房时经历了什么样的流程?
要知道,在这一科会试的同考官中,只有柳贺是张居正的门生。
……
柳贺与其余同考官一道,将荐卷与备卷呈给了吕调阳与王希烈。
他所荐的本房佳卷,是一文辞平实通畅、读来令人意犹未尽的考卷,这考生文采并不是绝顶风流,但文中道理意味深长,足以见其经学功底扎实,且这考生二、三场文章也极是出众,极少有夸夸其谈之句。
“柳中允荐卷在此,便与田编修、徐编修几位的荐卷中选出《诗》一房的经魁。”
《诗》一房向来由副主考审定,几人商定之后,《诗》一房的经魁便选了柳贺取中的那位考生。
其余四经的经魁也在众考官商议之下选出,吕调阳当主考时不如张居正霸道,他定排名时有商有量,也会听取同考官们的意见。
到了拆卷填榜时,柳贺才发现,自己取中的士子名为孙鑛,乃是他乡试座师孙铤的弟弟,孙铤前几年过世,被追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