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人生就像一首歌 (第1/7页)
马逍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
多年以后,颠沛流离的杜甫将会回想起二十四岁那年科举放榜的上午,一个阳光明媚又阴雨连绵的上午。
阳光明媚属于别人,阴雨连绵属于自己。
在诸多同届“学霸”眼中,这位来自河南巩县的考生口才不行,答题思路不行,字也写得马马虎虎,考不上属于正常。
那时候科举很残酷,录取率低到吓人,每次报考两三千人,录取率往往不及百分之一。更悲摧的是,落榜者既没有调剂的机会,也没有别的选择,考不上最好赶紧打包行李回老家复读。
毕竟京城的物价,贵呀!
杜甫投考的这一年,进士科报考两千多人,只取录了前二十七名。
当进士及第和彩票中奖的概率不相上下时,大部分普通考生也只能重在参与,无奈充当“炮灰”。
小杜同学,就是“炮灰”中最不起眼的那种。
试卷下发前,杜甫的情绪很稳定;拿到试卷的那一刻,他开始慌了;做着做着,连笑容也逐渐凝固了。
天哪,这题咋恁难,不会写呀!谁出的题?
下了考场,杜甫的心凉了半截,八成是要复读了。
果不其然,录取名单里确实没有他的名字。
匆匆瞅了一眼榜单,杜甫就从人群中潇洒地退了出来,一点都不觉得落榜有什么难堪。毕竟大多数人都考不上,再说以后还有很多机会,没必要心情低落。
对于仕途,杜甫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他目前的兴趣,在于闯荡和远游。
盛唐那阵,每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往往都有一段或长或短的漫游时期。正如李白那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二十岁那年,杜甫离开家乡,一路向南来到吴越之地。江南秀美的景色和新奇的事物,深深吸引着他的眼球。
他在姑苏游览虎丘,在会稽追寻秦始皇的行踪,又去了江宁瓦棺寺,以及长洲苑、太伯庙、扬子江、钱塘江、曹娥江、天姥山……玩得不亦乐乎。
毕竟是谢灵运、谢朓、鲍照、庾信等一批南朝才子曾经生活游历的地方,杜甫有些流连忘返。直到科举开考前几个月,他才意犹未尽地返回巩县备考。人生第一次踏入科场,基本属于“裸考”。
初尝失败滋味的杜甫很快离开洛阳,去了兖州省亲。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下次参加科举,必要进士及第。
结果,啪啪打脸。毕竟杜甫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