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学习白瓷盘,收敛自己的美,来衬托一切放在盘上的颜色,并在这些颜色过后再恢复自己的洁白。就好像在生命的历程里,一切生活经验都使它趋向美好,但不耽溺这种美好。
我要学习一种介于精致与素朴的风格,虽精致而不离开生活,不要住在有玻璃框和温度调节的温室;虽素朴但使自己无瑕,使摆放的地方都焕发光辉。
我要学习用一种光耀包容的态度,来承受喜乐或苦痛的撞击。使最平凡的东西,一放在白瓷盘上,都成为宝贵的珍品。
我要用我的白瓷盘,盛满生命的庄严、智慧的华美、清纯的色泽,来供养这个世界!
<h3>6</h3>
这使我想到,佛教经典时常把人比喻成一个“宝瓶”,在我们的宝瓶里装着最珍贵的宝物,可惜人都不能看见自己瓶中的宝物,反而向外去追逐罢了。
我们的宝瓶里有着最清明的空性与最柔软的菩提,只可惜被妄想和执著的瓶塞盖住了,既不能让自性进入法界,也不能让法界的动静流入我们的内在。
我们的宝瓶本是与佛一样珍贵,可惜长久以来都装了一些污浊的东西,使我们早已忘记了宝瓶的本来面目。不知道当我们使宝瓶回到清净的面貌,一切事物放进来都会显得贵重无比。
打开我们妄想与执著的瓶盖,这是悟!
使生活的一切都珍贵无比,这是悟后的世界!
试着把瓶里的东西放下,体验一下瓶里瓶外的空气,原来是相同的,这是空性!
当我们体会了瓶里瓶外的空性不二,容纳一切生命的历程,使贪转化为戒,把嗔转化为定,将痴转化为慧,这就是般若!是烦恼即菩提!
我们要有这样的认识:我的宝瓶和众生的宝瓶没有不同,我的自我清净就是在清净法界,在使一切众生走向清净之路;如果我能开启宝瓶,则不只能自净,也可以得到法界里佛、菩萨、护法的加持洗涤,快速走向清净之路。
我们也要有这样的认识:我的宝瓶与佛菩萨的宝瓶清净无二,我所缺乏的是更深切的智慧与慈悲的开启,是对究竟空性没有体验,是不能以般若来看待因缘,是难以用菩提的心来转化生命的困顿与苦恼罢了。
因此,我不只要做白瓷盘,衬托人间事物的颜色,使其趋向美好;我更要学习做宝瓶,即使空无一物,也能在虚空中流动香气,并放出内在的音乐。
多么的可歌可泣呀!我要在人群里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有人群的爱,我要云在青天水在瓶,那样自由自在,并保有永久的清明。
<h3>7</h3>
《宝瓶菩提》是菩提系列的第七部,它时时提醒我把自己当一只宝瓶,来承装、显扬生命中可歌可泣或可哀可痛的事,并且提醒我,众生都是宝瓶,我在做的,只是和大家一起,努力的打开生命的盖子。
众生都是渴望打开生命的瓶塞,在我的菩提系列出版以来,天天信箱都是满的,使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走向清净之路的想望,但是,走向清净之路凭靠的不是想象,而是实践,实践之一是“悟”——打开宝瓶的盖子。实践之二是“自净”——洗刷宝瓶的内部,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关于宝瓶、关于开悟、关于自净,我们或者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自性就像困在宝瓶的空气,开悟者只不过是打开宝瓶,让被困的空气回到广大无边的空气里面。法界的空气并不比自性的空气伟大或不凡,只是,它比困在瓶里的空气更自由飘动、更无碍自在!
有人问云门:“灵树上的果子熟了吗?”
云门说:“灵树上的果子,究竟有哪一年是不熟的?”
南泉普愿送别黄檗希运,指着他的斗笠说:
“长老身大,笠帽却小了些!”
黄檗说:“虽然小,大千世界都在里面!”
僧问志公:“何处是道场?”
志公说:“每日拈香,不知身是道场!”
我们的瓶子虽小、我们的身心虽然脆弱、我们的生命虽然有限,但不必畏怯,如果我们有单纯之心来看清自己、来对应世界,即使上釉上彩、在炉火中燃烧、用高温锻炼,我们这清清白白的本性是不会变质的,永远留着清白,在人间!
<h3>8</h3>
我是多么祈望这个世界,是一个宝瓶,没有杀戮、争端、仇恨,维持着永久的和平。
我是多么祈愿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吉祥、如意欢喜,走入清净的菩提之道。
因此,我愿意把一切的福德回向给一切众生,使人人善根增长、福慧绵长。
让我们一起随文殊师利菩萨来发愿吧!
一者大愿: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四空五净之主,八定四禅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释诸天之主,四天四轮之主,诸神龙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护佛法之主,伽蓝宫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刚坚牢之主,护国善神之主,大国小国之主,粟散四王之主,统领诸军主,都摄所守主,所有水陆四生,胎卵湿化,九类蠢动,一切含灵,同生三世,愿佛知见。或未闻我名,令愿得闻;及闻我名,于我法中,令一切有情,尽发菩提回向大乘,修无上道。若有众生,以法药世医,救疗诸疾;历数算计,工巧博易;世典文笔,歌味赞叹;讲论戏处,导以度人。随类同事,接引世俗,令发菩提,正见正受,共我有缘,得入佛道。
二者大愿:若有众生,毁谤于我、嗔恚于我、刑害杀我;是人于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三者大愿:若有众生,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于我;于我身上,于他身上,盛行谄曲,邪见颠倒;及生净行不净行,诸恶不善。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四者大愿:若有众生,轻慢于我、疑虑于我、枉压于我、诳妄于我;毁谤三宝,憎嫉贤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五者大愿:若有众生,贱我、薄我、惭我、愧我;敬重于我,不敬于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从我不从我、见我不见我。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六者大愿:若有众生,常杀生命,作屠儿魁脍、畋猎渔捕,怨命现前,更相杀害,无有断绝。世世相报,杀心炽盛,不生悔过,卖肉取财,自养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离报对,如是令发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财物,我与财物,或施我财物,我施财物,所得财物,及不得者,于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七者大愿:若有众生,供养我者,我供养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蓝佛塔、禅房兰若、独静之处。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萨诸佛形像。令他布施修立福佑,遍于法界,回向一切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沾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师长弟子,修行苦行,节身断食,持戒破戒,有行无行,和尚阿阇黎教导称说,听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业,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八者大愿:若有众生,广造诸恶,堕于地狱,无有出期。经无量劫,受诸苦恼,从地狱出,生于五趣。先作畜生,将命还于前生,负物作驼驴猪狗、牛羊象马、奴婢仆从,偿他宿债、累劫赔命、还他偷盗,无有休息。我于五道,从形受化,常生同世,教化于人。或作贫穷困苦、盲聋喑哑、最下乞人,于一切众生众中,同类、同缘、同事、同行、同业,导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九者大愿:若有众生,纵恣身心、我慢贡高,故于我法中,污泥佛法。师长弟子,无惭无愧、用僧佛钱、菩萨财物、杀生偷盗、邪行妄语、绮语恶口、共舍斗乱、纵恣贪嗔、不拣良善、劫夺他财、拒讳慢人、不识善恶、广造十恶一切诸罪。死堕阿鼻,入诸地狱,从地狱出,轮还六处,入生死海,诸趣恶道。愿共有缘,同业同道,随缘化变,当以救之,令得出离。共我有缘,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十者大愿:若有众生,当于我法,若我有缘,若我无缘,同我大愿,则是我身,共我无别。行四无量心,心等虚空,广度有情,无有休歇,愿达菩提,登正觉路。
呀呀!伟哉文殊师利!
我时常在凉夜之中,诵读文殊师利的十种无尽甚深大愿,用来发起自我、清净自我、策励自我,每每读到“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都使我五内如震,心清泪下,在渺渺茫茫的生死大海,让我们有缘,一起走向菩提大道吧!
林清玄
一九八九年五月于台北永吉路客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