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无缝天衣(1 / 2)

芳明1128 西洋湖边 1940 字 3个月前

宣和六年初,江南织造厂的轰鸣声在舟山群岛上空回荡,昭示着一种全新的纺织时代的到来。由方梦华设计的百花纺车开始批量投产,三千女工在宽敞明亮的厂房内忙碌着。

正月初八晨曦微露,舟山市的江南织造厂内,三千名女工已经整齐地排成了两列,等待着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今天不同于往常,因为这是江南织造厂新式纺车正式投产的第一天。整个厂区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兴奋的气氛。

厂房内,偌大的纺织机横亘在两排女工面前,每台纺织机的宽度足足有三丈,显得格外壮观。这些新式纺车,由于机械化的多重飞梭设计,彻底改变了传统纺织工艺。织机的宽度不再受限于手工穿线的臂展,女工们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不禁对这台机器的潜力充满了期待。

随着一声清脆的钟声响起,工头叶九姑喊道:「大家注意!准备开始!」话音刚落,女工们迅速上前,两人一组站在纺车前,熟练地操作起来。机器发出轻微的轰鸣声,飞梭在织机上飞快地穿梭着,原本单调的织布声此刻却变得有节奏起来,仿佛奏响了一曲新生的乐章。

江南织造厂的投产,掀起了一场席卷整个江南的织造变革。传统的织机,因为需要手工穿线,设计上局限于一名女子的臂展宽度。因此,一匹布的宽度被限制在六尺左右,制作成人服装时,常常需要多块布匹拼接,这样的工艺成为了历史的束缚,也让「天衣无缝」成了一种凡间无法达到的境界。然而,方梦华的到来,彻底颠覆了这一切。在她的设计下,江南织造厂的新式织机百花纺车彻底颠覆了这一局限。通过机械化的多重飞梭设计,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织布效率,织机的宽度被大幅度扩展到三丈,两人便可轻松操作。这意味着,一块布匹可以从头到尾织成,无需再用多块布料拼接。这样的技术突破,使得织造厂的布匹不仅更加宽大,而且更为结实和美观,这种设计使得织出的布匹不再有传统的接缝问题,实现了真正的「天衣无缝」。

新式织机的投入使用,使得江南织造厂的产量如井喷般增长。女工们在方梦华的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新机器的操作技巧。她们两人一组,站在宽大的织机两侧,通过精密的机械传动系统,操控着多重飞梭来回穿梭,快速织出一匹匹宽大而无缝的布料。这种突破性的变化,使得明州制造的布匹——「明锦」这个名字,迅速在上海滩的市场上响亮起来。因为这种布匹出自明州的江南织造厂,方梦华特地为其起名为「明锦」,寓意光明的织物,象征着新技术带来的明亮前景。不仅产量巨大,质量上乘,而且因为无缝纺织工艺,其在服装制作上的应用也格外广泛,尤其是在高档时装领域,成为了无可替代的珍品。

明锦的崛起,直接冲击了传统手工纺织行业。那些靠手工织布为生的家庭作坊发现,他们几代人传承下来的技艺在明锦面前变得一文不值。明锦不仅质地优良、无缝连贯,且成本更低,生产速度更快,迅速占据了市场,成为了江南乃至整个宋朝最为抢手的「细软」之一。

这种机械化操作不仅极大地减少了体力劳动,还大大提升了织布的速度和质量。方梦华的创新设计,使得「明锦」在市场上很快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那些以手工织布为生的作坊,面对这种新产品,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这布料怎么这么宽,还这么平整?」一位前来集市采购的布商摸着一块明锦,不禁惊叹道,「而且看起来完全没有拼接的痕迹。」

「是啊,这可是明州织造厂出的新货,听说叫‘明锦’呢!」一旁的商贩接过话来,「不但柔软结实,还能做成无缝的衣服。你看,这料子多好!」

布商心里一动,当即决定多买几匹回去看看市场反应。果然,这批明锦一到货,立刻被抢购一空,连一向挑剔的富商也赞不绝口,纷纷慕名前来订购。这样一来,明锦的声名迅速传开,成为了江南地区「细软」领域的硬通货。

但这场变革并非没有波澜。江南织造厂的成功,激起了传统手工织布工匠们的强烈不满。许多作坊因为无法竞争而被迫关门歇业,这让一部分工匠对新技术产生了抵触情绪。

「哎,这明州的织造厂,简直就是要断我们的生路啊!」一个老织布工坐在自家破旧的织机旁,愤愤不平地说,「以前大家都是靠手艺吃饭,现在好了,什么机器织布,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活都抢走了!」

明锦的流行不仅局限于江南,很快便通过商路传到了开封和远方的君士坦丁堡。开封城内,达官贵人们纷纷前来抢购这种新式织物,尤其是那些贵妇们,她们为能穿上这无缝高档的时装而倍感荣耀。与明锦相得益彰的,是由方梦华设计的新式旗袍,这种结合了现代剪裁与传统元素的成衣迅速风靡开来,成为贵妇们竞相追逐的时尚。

而在遥远的君士坦丁堡,明锦也得到了贵族们的热烈追捧。这些来自东方的布匹被视为奢侈品,售价高昂,却依旧供不应求。许多商人不远万里来到秀州的上海滩,只为一睹明锦的风采,并将其运往西方市场。

而对于这股新兴的纺织浪潮,早有准备的秀州知府袁正比任何人都更早看到了商机。他早在达蓬山代理寨主时,就已经领悟到方梦华的新式女装设计潜力。那些按照旗袍式样制作的新式成衣,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宣和六年三月初一,袁正站在秀州华亭县上海滩外的码头上,望着一艘艘满载明锦和新式日化用品的商船远航。他心里清楚,这些货物不仅会运往开封,进入皇宫贵族的衣柜,也会跨越大洋,销往远在巴格达和君士坦丁堡的贵妇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