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头,夕阳渐沉,天地间浑然一片血色。刘士英一身披甲,站在城墙之上,手中紧握长枪,目光如炬,注视着城外密密麻麻的金军。他心中虽焦急,但太原已被围困多时,援军遥遥无期,情势危急。
正当此时,远处忽有一阵尘土飞扬,金军阵后突然传来一阵厮杀之声。刘士英眯眼望去,只见一员身披白袍素甲的大将,手持长枪,单骑冲杀入金军阵中,所过之处金兵纷纷倒地。这员猛将气势如虹,直取金军中军,霎时间,金兵阵脚大乱。
刘士英惊疑未定,正不知是何人前来,只见那将冲至城下,昂然高呼:「莫要投石放箭!我乃福州观察使、朔宁知府孙益,奉命来解太原之围,速速开门!」
刘士英听闻此言,顿感振奋,急忙派人飞报张孝纯。不久,张孝纯带着卫士匆匆赶到城头,远远望去,却不见孙益踪影。张孝纯皱眉,问道:「来将何在?」
刘士英一指远处金军包围的战场,道:「孙将军见金军逼近,我又不能擅自开城,他只好翻身杀入敌阵。」
张孝纯凝望远方,只见滚滚尘土中,一员猛将独自陷入金军重围,左冲右突,枪出如龙,所向披靡。然而,金军越来越多,层层叠叠地围住了孙益,战况凶险无比。
张孝纯心生疑虑,眼中闪过一丝迟疑,喃喃道:「他为何孤身而来,不见援军?」
刘士英见状,急忙挥动「张」字大旗,试图引孙益再度前来。城外,孙益正与数十金兵激战,忽见太原城头摇旗相招,顿时精神一振,奋力杀开血路,再度跃马驰骋,冒着金兵刀光剑影,冲至城下,高声大喊:「速开城门!敌军已近,援军随我而至!」
张孝纯站在城墙上,俯视着下方英勇无畏的孙益,却仍心有疑虑,问道:「孙将军,你为何孤身前来,所带军马何在?」
孙益喘息片刻,答道:「我带两千兵马突围而来,然皆陷于敌阵,拼死护送我至此!」
张孝纯低头沉思,望着城下的孙益,再看看逐渐逼近的金军,心中踌躇不决。眼看追兵已迫近城墙,张孝纯终于摇头道:「金兵已近城下,若开城,恐敌军趁机入城,太原城危矣。观察使应当速速突围而出,率领援军复来,朝廷自会调大军解围,此乃长久之策。」
孙益闻言,心中怒火中烧,抬头仰望城墙,高声怒道:「儒生之见,岂能与我共事!城危如此,尚且踌躇不决,真是误国害民!」
话音未落,他猛然拨转马头,长枪一挥,再次杀入敌阵。金军见孙益勇猛无比,纷纷围攻而上,层层重围如铁桶一般合拢。然而,孙益神勇过人,竟以一己之力连破数阵,凡三进三出,所向披靡。然金兵如潮水般不绝,战马力竭,孙益亦渐感不支。
终于,孙益孤身力竭,四面皆是敌军,纵使他勇猛无双,终究难敌万众。就在最后一次冲杀之时,一柄长刀从侧翼斩来,孙益来不及格挡,长枪一顿,身形微晃,紧接着数十刀光如雨点般落下。
太原城头,张孝纯与刘士英望着远处那消失在金军中的身影,心中皆是沉重无比。刘士英低声道:「孙将军……为国捐躯,忠勇无双。」
张孝纯默然无语,长叹一声,转身离去。
孙益身死,然其忠勇之名长存。虽孤身战死于金军之中,太原城内外,尽皆传颂其大义凛然,忠诚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