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五月初一清晨,舟山军三营精锐船队抵达青岛港,岸边的防御工事在晨光中映出凌厉的影子,威严而肃穆。方梦华一踏上港口,迎面就看到美髯公朱彤与出林兕邹八达率领部下前来迎接,港口旁已经站满了当地京东绿林会的将士与百姓,纷纷向她致敬。
朱彤美髯飘飘,向方梦华行礼后笑道:「教主北上抗金,定能一振军威。我等早已恭候多时。」邹八达虽是大劳山匪首出身,然而一身气度不凡,率性地一抱拳:「多亏教主去年在此战胜蔡攸一役,才有今日的青岛安定。如今商贾云集,京东各地百姓也多因商贸得利,对我等绿林兄弟更是礼遇有加!」
方梦华点头微笑,目光扫过眼前的港口。不久前,这里还只是她的一处军事据点,四周荒凉人稀,而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繁华的商贸口岸,货物进出如流,码头上堆满了来自南方和海外的商品。她知道,这一切背后离不开朱彤、邹八达和明海商会的努力,他们稳定了青岛港的秩序,吸引了各地的商贾,逐步将其打造成北方的商业枢纽。
进入港口的明海商会办事处,朱彤领着她前去观览了新建的仓储区和商会的交易厅,商贾们正在货架间熙来攘往。方梦华注意到,这些人手中的货物中有许多是玻璃器皿、精致的「明锦」绸缎,以及她亲自督造的「铁瓷」器具。这些在南方久负盛名的商品,如今在青岛港已成珍贵的交易品,更有高丽、倭国的客商亲自赶来求购。
谈话间,邹八达的神情忽然透出一丝犹豫,但很快还是向方梦华抱拳道:「教主,如今京东商贾之事渐多,倒是生出了些麻烦——自从青岛商路繁荣,竟有些权贵也打起主意,意图干预我们商会的分利,不知教主可有指示?」
方梦华微微一笑,转向朱彤道:「这些权贵若真要分一杯羹,必定不是正当手段。我们本就与京东绿林会一道共护青岛,依旧以军威为盾,谁敢乱来就让他知道这青岛不是任人宰割之地。」言至此,她眉目之间杀气隐现,令在座众人都觉一阵寒意。
朱彤心领神会地微微颔首道:「属下明白。既然有教主这句话,我等必定严守青岛,让权贵之人无隙可乘。」
方梦华满意地点头,将视线投向远方海面,思索着接下来的征战。她知道,眼下青岛的繁荣只是初步,若要抗金,她不仅需要青岛这片土地上的财富和资源,更需要在这北方之地立足成势。
得知方梦华到来之际,萊州知府赵明诚和夫人李清照一同踏上青岛港的石阶,港口的繁华景象映入眼帘,海风吹拂着熙攘的人群,海面上船只进出,繁忙不已。李清照素雅的衣衫随风微微飘扬,她的眼中带着几分感慨,轻声对赵明诚道:「想不到当年那般狼狈的逃亡,如今竟在这里见证了一段新的盛世。」
赵明诚点了点头,眼中掠过一丝敬佩。他虽为知府,却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方梦华的决断与布署,才让这片曾荒凉的海边荒山成为了北方的繁荣商埠。他与李清照携手进入港口内厅,朱彤和邹八达早已安排妥当,引他们来到方梦华面前。
方梦华一身利落的军装,见到二人微微一笑,起身相迎:「赵知府,清照姐,咱们几年不见了,今日在这青岛相逢,真是意外之喜。」
李清照也笑道:「还称什么清照姐,定海郡主可不是寻常人啊。」虽是打趣,眼中却充满了真诚。她与方梦华当年青州一别后,时常惦念着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今日得见旧人心头甚慰。
赵明诚稍显拘谨,施礼道:「郡主仁心,泽及百姓,使青岛日益繁荣,下官不胜感激。今日特来为郡主奉上地契,您在大宋境内的封地如今手续完备,从此堂堂正正,为官府所承认。」言罢,他将地契双手呈上。
方梦华接过地契,淡笑道:「这一纸地契若非赵知府支持,也难以如此顺利。只是当年青州承蒙夫人相助,若无清照姐出手相救,今日恐怕也难见此盛景。」言辞间,方梦华眼中流露出感激之情。
李清照闻言微微一笑,回想起往事,不禁感叹道:「自幼读遍诗书,虽爱勇士豪杰,却不曾想会与军旅结缘。若非亲眼见郡主那般决绝,恐怕姐姐我一辈子也只是诗词唱和的书生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