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第四〇一章 重组复兴社(1 / 2)

芳明1128 西洋湖边 1496 字 3个月前

方梦华站在杀熊岭的山头,目光沉重地俯视着谷底的废墟。战火的余烬尚未冷却,种师中忠心耿耿的将士们倒伏其间,孤寂而惨烈。即便她早已料到这一幕,真正目睹时,心中仍难掩失落。

种师中的遗体静静躺在不远处,脸上仍带着一丝在临死前显现出的坚定与倔强。方梦华眼中浮现出三年前的记忆,那时她从相州出师,雄心勃勃地计划改变北宋战局。她记得自己亲自去找杨志,决意促成河东绿林会的组建,以期拯救铭州十万百姓,避免历史上刘光世的屠戮。那时,她以为只要改变杨志的选择,就能让种师中避开这场宿命般的败亡(历史记载种师中战死的原因之一为杨志部临阵脱逃)。

然而今日的事实击碎了她的信念——即使她成功避免了杨志二次招安到种师中麾下,种师中还是如同历史般,困死在这杀熊岭。方梦华不禁暗自疑惑,这一切究竟是否有某种无形的定数?她能救得了种鱼儿这种小人物一命,却改变不了种家军的结局,是否人力在某些大势面前,终究渺小而无能为力?

思绪飘回到她即将面临的救援太原之战。王稟在太原孤军苦守,而金军铁骑压境、兵锋锐不可挡。种师中在杀熊岭兵败,意味着她将以舟山军的区区三营对抗数十倍于己的敌军。眼前的失败让她不得不冷静地评估这场救援的可行性。

方梦华缓缓闭上眼,内心沉思着:倘若杀熊岭之败无法避免,那么太原之役呢?是否同样是一场注定的劫难?若她执意前行,是否只是再一次徒劳的挣扎?

但很快,她猛然睁开双眼,望向远方翻滚的阴云,目光渐渐转为坚定。即便有些事或许无力改变,但正因如此,她更无法弃守。若人力无法与命运抗衡,岂非更加需要有人站出来,去为那微小的希望而战?

方梦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抚上腰间的佩剑,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人力虽或难敌天命,但我若不试,又如何知晓这‘定数’究竟牢不可破?」她自语,目光冷然坚定,透出一股决然的勇气。

松子岭的山道蜿蜒曲折,云雾缭绕,松柏间传来几声啼鸟。方梦华骑在马上,手中攥着岳飞的书信,信中的言辞恳切、字字铿锵,似岳飞一般不屈、坚定。

这次她决定放弃直接救援太原的冒险计划——在种家军的全军覆没后,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现有兵力的不足。若她强行救援太原,带去的不过是舟山军三营精锐和张俊的几百残部,远不足以应对金兵的主力。她心中已有了新的筹谋:利用河东的地形优势,重建河东绿林会,在敌后打出一片天地,逐步蚕食金军的后方补给线,形成牵制。

岳飞的书信便是她此次行事的通行证。她知道河东的义士们对于岳飞是何等的信赖与敬重,书信一出,河东绿林的好汉们无疑会掂量一下这位反北上的江南明教教主是否值得信赖。思索间,方梦华不由地想到梁兴与复兴社八兄弟,那些忠肝义胆的义士们犹如这片山岭的松柏,历经风霜却始终屹立不倒。而岳飞书信中的约定,正是她拉拢这些义士的最有力筹码。

进入山脚后,方梦华召来王善和丁进二人。这两位从磁州跟随的旧将与她在原河东绿林会中早有交情,皆知河东的脉络。她沉声说道:「此次我们不直接救太原,而是重整河东绿林会,以复兴社八兄弟为根基,再联络代州五台山的高胜望仙山旧部。王善、丁进,你们二人熟知河东地形,务必要与他们谈妥,组成抗金的敌后根据地。」

王善皱眉道:「方家妹子,复兴社八兄弟义薄云天,但眼下金军兵锋正盛,他们可愿再冒险出山?」

方梦华笑了笑,将岳飞的书信亮出:「这是岳师兄的书信,他岳某人都信任的事业,梁兴怎会拒绝?」她的语气虽轻,但眼神坚定,「告诉他们,今日的河东已非孤军作战。我们明海商会从倭国贩卖‘龙珠’,得银二千三百万,足够撑起整个抗金战场。财力无忧,河东绿林的义士只需放手去拼,其他一切,由本座来扛。」

丁进激动地拱手行礼:「郡主用兵大智,定能成事!河东山岭深广,若绿林会能在此成势,金虏后方必有掣肘。」

方梦华微微颔首,心中亦是波澜翻涌。以明州军充足的财力为后盾,联络复兴社八兄弟、汇合望仙山的高胜旧部,再加上绿林会中各路豪侠的鼎力支持,河东将再燃起抗金之火。而她所布下的这片局,将让金军主力在前线束手束脚,疲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