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贵有英气 (第1/2页)
邹金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font>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font>
<blockquote >
<font>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font>
</blockquote> <blockquote >
<font>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font>
</blockquote> <blockquote >
<font>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font>
</blockquote>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所咏的是西晋灭吴之事。王濬是益州刺史,受晋武帝之命,在蜀地造大船,造完之后率水兵沿江直下伐吴。为了阻止晋军前进,吴帝孙皓派人在长江上横放铁索,但这并未能阻止一统的脚步,最终晋军击破东吴,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完成国家一统。
关于这首诗,历来传诵着这样一个典故: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相与约定写一首以“金陵怀古”为主题的诗,刘禹锡写出这首诗之后,其他几人叹为观止,都搁笔不写了。对于这个故事,学者瞿蜕园根据刘禹锡的行迹,认为并不可信。不过话说回来,这个佳话能够广为传播,其根本原因还是这首诗写得确实好。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扣题西塞山,站在东吴的角度抒发故国灭亡的感慨。这两句非常警策,又如流水般明快,但细读之下可以看出刘禹锡的用笔很讲究:人世、往事,是无形无状的东西;山形、寒流,有形有状,可见可触。如此着墨,虚实相应,是上乘的对仗。末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承接上一联的感慨,来了一个转笔,以赞同大一统的态度收结全篇。
这首诗尤为值得注目的地方,是在前四句。学者俞陛云的《诗境浅说》认为:“此诗所以推为绝唱,未有发明之者。余谓刘诗与崔颢《黄鹤楼》诗异曲同工。崔诗从黄鹤仙人着想,前四句皆言仙人乘鹤事,一气贯注。刘诗从西塞山铁锁横江着想,前四句皆言王濬平吴事,亦一气贯注,非但切定本题,且七律诗能前四句专咏一事,而劲气直达者,在盛唐时,沈佺期龙池篇、李太白鹦鹉篇外,罕有能手。”
这番论述很精彩。俞氏所盛赞的沈佺期、李白诗,是否如此高妙,固然还可以再论,但这段话里的“一气贯注”“劲气直达”,却已隐约揭出了好诗应该具备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