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者李德裕 (第1/2页)
邹金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是中晚唐时期的一个关键人物。在那场惨烈的“牛李党争”里,“牛党”的核心人物是牛僧孺、李宗闵等人,而所谓“李党”的领袖则是李德裕。李德裕出身于世家大族,祖父做过御史大夫,父亲李吉甫当过宰相,按照当时的规定,李德裕通过门荫入仕,并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
“牛李党争”起源于李吉甫。当时牛僧孺、李宗闵在策论里抨击时政,遭到宰相李吉甫的打压,双方产生了嫌隙。这场恩怨波及李德裕,逐渐蔓延成一场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两派倾轧四十年,以致唐文宗一度感慨:“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在唐文宗时期,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吐蕃的维州守将悉怛谋携城来降。在确认对方无诈之后,李德裕向朝廷上报此事,主张应该受降,拿下维州这个要害地方。他还建议,唐朝应该乘势向吐蕃发动进攻,以绝这个巨大的边患。
朝臣都很认同这个建议,然而门下侍郎牛僧孺不同意,理由是:吐蕃国境辽阔,丢失一个维州,不足以影响其国势,大唐若是受降,吐蕃兵马恐将“不三日抵咸阳桥”;另外,唐朝与吐蕃订立了盟约不久,如今受降启衅,无疑是失信。
唐文宗接受了牛僧孺的意见,令李德裕遣返悉怛谋等人。这些降唐的人回吐蕃后,立即遭到了残酷的杀戮。对于此事,李德裕一直耿耿于怀。历史证实他的判断是对的,当时吐蕃并不具备迅速威胁关中的能力,牛僧孺是在危言耸听。至于“失信”之担忧,李德裕事后也指出:在维州守将来降前一年,吐蕃军队仍然攻打大唐,已是不守盟约在先。
唐文宗死后,武宗即位,拜李德裕为相。在李德裕的治下,唐朝有了中兴的迹象。然而好景不长,唐武宗只做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继位的是唐宣宗。或许是李德裕没有拥戴宣宗上位的缘故,又或许是功高震主,唐宣宗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罢免李德裕的相职。
这时候,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成了举世鄙薄的小人。白居易亲近牛僧孺,遭到李德裕的厌恶,但李德裕并未连带把白敏中也看成“牛党”,仍然提拔了他。然而在李德裕失势后,白敏中非但不施援手,反而落井下石,将李德裕贬到了海南崖州。
李德裕写过《小人论》一文,文中说:“世所谓小人者,便辟巧佞,翻覆难信,此小人常态,不足惧也。以怨报德,此其甚者也。背本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