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2 / 2)

妇人只有抱着孩子走上前。子虞低头看去,小儿不过一尺多的大小,包裹在软红的棉布里,只能看见小小的一张脸,五官凑在一起,依稀看出清秀的轮廓,是个让人一瞧就觉得欢喜的孩子。

子虞忽然感到有点心酸,眼睛涩涩的,她眨了一下眼,轻柔地唤:“韬玉。”

连连唤了两声,孩子仿佛感觉到了,慢慢张开了眼,乌黑的眼睛含金量小小的黑葡萄,看着眼前的人发呆。妇人轻轻拍他,赔笑道:“这孩子平日最喜欢哭闹,在娘娘面前倒这么老实,真是缘分。”

子虞展颜一笑,招呼宫女递上一个香囊,蓝底的锦缎,上面绣着一个“福”字。

“这是我闲暇时绣的,里面放着干花,可以安神,就送给韬玉吧。”

妇人不敢接,支吾道:“如何使得,,初生小儿,器物吃食都有讲究……”她未说完,步寿宫的宫女已经冷喝道:“无知妇人,当我们娘娘是什么人?”

妇人脸色一白。子虞挥退身边出声的宫女,不以为意地笑道:“这是我一点心意,事前也请太医指点过,对孩子绝无害处,你先收起来,等给穆侧妃看过后再用不迟。”妇人嗫嚅着点头谢恩不止。侍女接过香囊,一缕清淡不绝的桂花香味就飘散了开来。

孩子睁眼了须臾,很快闭眼酣睡。子虞夸奖了几句,晋王妃魏蔷应和两句。

风声渐小,雪落无声。

子虞不愿再留,让宫女打伞,准备告辞。

晋王夫妇也是去全真殿赴宴,真的是同路。子虞提前走是为了避嫌,魏蔷知道这缘由,也不做客气的挽留。

子虞戴上风帽,回头看了一眼。一直端坐任由女眷谈话的晋王站起身,淡淡地招呼一句,“娘娘路上小心。”子虞转身走了。

子虞到全真殿,重新整理装束。又等了一刻,晋王夫妇才到来。太子夫妇也带来了皇孙,小名叫“澜儿”,足满一岁,已经会扶墙走几步路,宫女围绕成圈,将皇孙牢牢护住。看他蹒跚行走又时不时要跌倒,陪坐的妃嫔都忍俊不禁。

澜儿趁宫女们不备,竟走到了韬玉身旁,不知怎的,上前咬了他的脸,丧尽天良吃痛,大声哭闹。宫女连忙唤乳母来抱。之前在亭中与子虞相见的妇人被唤进殿内,满室贵人,她战战兢兢,头也不敢抬。来到韬玉面前,看他脸上红印,一脸心疼,又无可责备,只能抱起孩子,一边轻拍一边哄,柔柔地唤:“韬玉,不哭;韬玉,乖乖。”

子虞听得清楚,微微,难怪第一次听到小名,就感觉有些耳熟……

这念头一闪而过,很快就烟消云散。如果他以为这样会让她念旧心软,那可就太可笑了。

子虞一直关注着南国的动向,当听说南帝登基,赏赐功臣,并送国书来感谢北帝的慷慨支援,她知道,开春了,她的哥哥应该要回来了。

宫人们都发现她的好心情,从御花园里采摘来晚发的梅花,装点了整个宫殿。

春日最惹人困乏,这几日,宫中来往都少了许多。子虞得了空闲,午后也会小憩半日,她对宫人一身宽厚,在她小睡时,宫女也能偷着打盹休息。

三皇子睿绎来到步寿宫时,深沉的大殿里寂静无声,并无燃香,窗扉打开一半,照射入殿的曝光是淡白的,窗格的影子映在地上,把金砖划分得脉络分明。

大抵是太静了,睿绎连呼吸都不禁放轻了。过了一会儿,才有守值的宫女发现了他,连忙去通报。看宫女的样子,他就知道,宫中传闻玉嫔厚待宫人并非虚言。

没有让他久候,马上有女官请他入殿上茶。

宫女在主位前垂下玉帘,微风从殿外吹入,帘穗相击,叮当轻响。又有一抹细细淡淡、若有若无的梅香,浮动在静谧的空气里。春日午后,最容易让人生出倦意,睿绎微微失神,觉得自己似乎生了昏昏之意。

窸窣的衣裙摩擦声让他回过神来,转头看去,子虞领着宫女们坐到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