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第1/3页)
吴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谁知造物无雕刻,费尽人间巧匠心
本书原名《一天云锦》,本来计划以“东方瑰宝”南京云锦为主线,全面展示这一集历代织锦工艺艺术之大成者的丰厚文化艺术及历史内涵,跟拙著《青花瓷》一样。
遗憾的是,在写作之前,作者主动与官方机构南京云锦研究所联络,希望得到行业权威人士的指点,但未得到任何回应。出于专业性考虑(据称全球真正懂云锦技术的不超过50人),作者不得不放弃原先的想法,改以江宁织造为主线,云锦则沦为辅助。对致力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题材写作的作者而言,是为生平一大憾事,特记于此,作为《江宁织造》一书“后记”的开场白。
南京古称金陵,曾为六朝古都,在清代称为江宁。虽然清廷刻意降低了它的行政级别,但对于明遗民而言,这里既是明朝立国的根本之地,还是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孝陵所在,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正因为如此,自明朝灭亡以来,江宁便成为了反清重地。
清廷自入主中原,便格外瞩目江宁,先后兴起了“通海案”“奏销案”“科举案”“哭庙案”等大狱,想借此来打击压制江南士绅。高压手段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但却不能真正收服人心。
江南人文渊薮,名士如云,且是鱼米之乡,经济发达,为大清财赋要地,“田赋之供当天下之三,漕糈当天下之五,又益以江淮之盐英、关河之征榷,是以一省当九州之半未已也”,堪称经济命脉所在。士人离心,无疑对满清统治者极其不利,且是巨大的安全隐患。
康熙即位后,先后经历了剪除权臣鳌拜、平定吴三桂等三藩、统一台湾、击败俄国侵略军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与其赫赫武功相映照的是,康熙皇帝在文治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一改清廷惯用的强硬手段,极力优待文人,从以汉治汉发展到以儒治儒,且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东南重地江宁进行了着意经营。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江宁织造署的地位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由织造官署,成为清廷设置在江南的秘密情报机构(有人曾比之为国安局),江宁织造也从一名隶属于工部及内务府的普通官员,摇身变成了皇帝安插在江宁的心腹密探。江宁织造不但拥有关防敕书,清廷甚至明确规定其与两江总督、江苏巡抚平起平坐:“织造系钦差之员,与地方官虽无统属,论其体制,不特地方交涉事件各官不得牵制,即平时往来文移,亦不容以藐视……嗣后织造与督抚相见,仍照先前举行宾主礼,文移俱用咨。”
曹寅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