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金兵南下(2 / 2)

芳明1128 西洋湖边 1451 字 3个月前

完颜宗望策马观战,见时机已到,遂率正蓝旗冲阵,亲自挥舞虎牙棍杀入敌阵,所向披靡。他棍影如山,势不可挡,宋军易州都监韩民毅目睹金军如此精锐,阵型井然,不禁大惊失色。金军各旗配合如臂使指,进退有序,破敌如破竹,跪地剃发降金。

战后,完颜宗望回到中军帐,赞许道:「我十旗合击之力,果然远胜以往各部杂乱之军。昔日虽有勇士猛将,然整合不足,难以持久。今我军重整旗鼓,必可席卷中原!」

郭药师虽然曾为辽国战将,后来降宋,且拥有一支战力不俗的常胜军,然而,他在金宋海上之盟后,便已渐渐对宋朝失去了忠诚。郭药师见金军兵锋不可阻挡,且金国许诺丰厚的封赏,他的军队在接敌前就已出现分裂与混乱。面对南下的金军,郭药师军中部分将领直接投降,剩余的军队也毫无战斗意志。完颜宗望指挥金军如摧枯拉朽般攻破了郭药师的燕山防线兵临城下。

相比东路军的势如破竹,西路军的进攻则遇到了更多的困难。正白旗完颜宗翰和正红旗完颜希尹率领的西路军从云州(大同)出发,计划通过雁门关进入太原,继而南下攻取洛阳。然而,雁门关天险加上宋朝陕西军的顽强抵抗,使得金军的推进一度受阻。

进攻开始时,金军在雁门关下遇到了强劲的阻力。宋朝的西北禁军虽然长期与西夏对峙,作战经验丰富,但由于朝廷的疏于管理和支持,他们的后勤物资匮乏,士气难以持续高涨。

完颜宗翰率正白旗和其他几支精锐部队自西京大同出发,沿河东道进逼宋朝重镇雁门关。他擅长用兵谋略,非但依赖铁骑的冲击力,更懂得利用地形与兵力的调度。他对麾下将领道:「雁门关为宋国重镇,乃我军进入中原的门户,若克此关,宋军再无险可守。各旗听令,镶白旗先行,正红旗居后策应,待城破后,速速接应粮草。」

金军整编之后,各旗的指挥更加统一,彼此协同作战。镶白旗旗主完颜蒲家奴素以勇猛著称,亲率步兵攻城,投石车与攻城槌齐上,势如破竹。宋军虽拼死抵抗,但难敌金军的协同攻势,不到一日,雁门关城墙告破,宋军大势已去。

完颜宗翰策马立于高处,望着破城的烟火,微微一笑:「昔日宋军尚可依险而守,如今我大金十旗一统,中原唾手可得!」

与此同时,开封城内,宋廷对于金军的迅猛推进依然反应迟缓。宋徽宗赵佶仍然在文官的争吵中左右为难。他原以为金宋之间的和平条约足以维持数年,哪曾料到金军如此迅速地撕毁盟约。此前,赵佶通过文臣和降将所获得的情报,完全低估了金国的行动力与军事实力,尤其是对郭药师的信任更是为这次战局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面对金军的两路夹击,朝廷中的文官们各执己见。主和派如王黼、蔡京等依旧认为可以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危机,甚至有人提议再次派遣使者与金国谈判,谋求和议。主战派如李纲、宗泽则极力主张召集天下兵马勤王,尤其是调用西北的种家和姚家西军拱卫河北。然而,宋徽宗对武人的深深不信任,使得这一切迟迟得不到落实。

赵佶还对郭药师抱有一丝幻想,希望其能够扭转河北的局势。然而,随着金兵东路军在燕山府路节节胜利的战报传来,宋廷逐渐意识到郭药师已无法指望,而河北防线也在迅速崩溃。就在此时朝中的恐慌情绪达到了顶点。

金军的两路夹击已经逐渐形成包围之势,宋朝的战略纵深被彻底打破。汴京的守军无力迎战强敌,朝廷内部争斗不断,既无统一的战略决策,也缺乏可靠的军事指挥。完颜希尹的计划虽然复杂且高难度,但宋朝内部的腐败与混乱,正为金军提供了达成目标的契机。

这一战,宋朝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