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悲观的话,我不想听。”
李隆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这些年我饱受的漠视和欺压还少吗?积压在我心上,已经成了一座山,我的心胸很狭隘,容纳不下了,你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我自己将自己逼死吧?”
年轻的太子猛地往喉咙里灌了满满一杯。
酒是好酒,可惜喝得太急,难免会被呛到。
“你这般饮酒,真是暴殄天物。”
李隆基看着他好一会儿,郑重其事地说,“她们成不了气候,乌云总归是乌云,终会散去。”
“可我不想在乌云蔽日的时候便先于它们消散了。”
李重俊的语气中透出无尽悲凉。
“你想做什么?拨云见日?”
李隆基的眉心一皱,几乎是挤着声音说。
“还是你知道我。”
李重俊竟然倍感欣慰,“我就知道你一定能理解我,你有勇有谋,替我打算打算。”
说着便将杨缴之事一五一十说了个清清楚楚。
李隆基边听边从鼻腔中发出轻嗤之声,待到李重俊的话结束后,不屑道:“就这样?”
李重俊不满意他的态度:“还要怎样!
这般危急,还要怎样!”
“你就那么信任杨缴?说不定他居心叵测,受人指使也不一定。”
李隆基说,“他说的那些宫里早就有传言,但从来也没人当真,你何必这样急躁,自爆弱点在对手面前?不如先静观其变,一定要稳住,不要冲动行事,这种当口就看谁比谁静。”
李重俊却听不进去,失望之色布满了他的眼眸:“你不是我,你不在我这个位置,说来容易做来难,道理谁人不知?可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终究不过关系我一人。”
“你这般说话便有失公允了,你是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事不关己吗?我要是想看你的热闹,还会几次三番与你推心置腹?”
李隆基嘴角带着讥诮,独斟独饮。
“父皇自从纳了上官婉儿为妃,言必称昭容如何如何,上官氏的话在他心里有着非同寻常的分量,可上官婉儿野心勃勃,有负父皇的厚待和情意,暗地里与武三思藕断丝连,又与韦后和安乐沆瀣一气、同流合污,我认为若生变故必然是上官婉儿从中撺掇,她在则天皇后身边伺候了那么多年,心里一定对那个女人掌权的时代无比怀念,她何曾看得起我们李家的子弟?她虽什么都不说,可我明白,她比旁人更看不起我。”
李重俊恨恨道,谁能想到他的自卑和敏感竟藏得这样隐秘。
“上官婉儿这个妖妇,以往每下诏令,必然推崇武氏,令我李唐皇族蒙羞……如今摇身一变却又成为手握权柄的宠妃,若非不是有着非常手段,如何能如此游刃有余?”
他将手中的酒杯越捏越紧,目光凝结成一团,发出幽幽的光。
李隆基沉默了,沉默中他听到倦鸟回巢的声音。
终于他问:“你若事成,是不是必杀上官昭容?”
李重俊咬着牙说:“千刀万剐不足以消解心头之怒恨。”
李隆基极轻地叹了一口气,只是随意朝远方一望,天色已经暗了不知多久,正想收回视线时,一颗拖着长尾的流星飞速坠落于西南方。
这是不祥之兆。
李隆基再次力劝李重俊量力而行、谨慎而为,定不可以卵击石。
李重俊却认为他畏首畏尾,毫无做大事的气概和魄力,过于保守,并指责李隆基从心底根本就和那群人一样,根本就看不起他,两人从相识以来第一次不欢而散。